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5:50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三 (基础)
四……七(经济建设)
八……十二(政治文化党领导)
四  六  八  是重点章
 
 导论
重点题:
一 :邓小平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p1-7)
  答:1.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二十世纪前半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后半世纪则逐步转变成为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年代.
  2.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p10-11) 第一,二自然段

三:邓小平理论的地位(p12-15)
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p7-9)
答:1.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展开形成轮廓.
  3.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其他次重点:
一:第三阶段提出了什么新理论?(选)p9
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等(大胆吸收外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第一章
重点
一:试论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p22-30
 答: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如何重新确立.
  1.判断“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3.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宣言书”。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4.科学地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c.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地关系。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二:三个有利于提出的意义。p31-33
答:1.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扫清阻碍改革开放的种种“左”的思想和观念的障碍,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想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3.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重点:
一:论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p38-40(考过)

二: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概括及特点(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答:a.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b.特点:
  第一,在目标的层次上届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第三,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就是人民利益目标).
  第四,在动态中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共同富裕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p47 p48 
答: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践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
  另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条件的.

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50 
答: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p53-55 
答: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得住。”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对战后时代主题的转换敏锐把握和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认为,和平是发展的条件,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难以集中心思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越发展和平力量越大”,因此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心。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联系起来,指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中国加快发展起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更大。邓小平满怀信心的人为,只要中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就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我们的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用户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叫*自己的发展。”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都要*自己的发展起来。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其他次重点:
一:社会主义发展观如何产生。p42 p41
  a.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大原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型。
  b.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选)

第三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为何长期处于?(考过)p62-64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包括两层含 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b.长期性: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p66-67
答: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确
  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
  确认是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71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
  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的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
  3,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
  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四:对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正确理解。p75
答: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
  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一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
  进行根本变革。

五:四项基本原则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三方面政治保证作用p72 
答:四项基本原则作用:
  一,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保证有一个稳定团结的环境;
  三,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其他次重点:
一:党的中心工作p69
答: 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稳获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世界上已经解决了。

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p70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70
答:1978年召开党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地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四:核心;主体p71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简)p76-77 
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中心,集中精力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钱。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奢华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稳定。
  2,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地。我们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第二,始终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第三,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危害社会安定的各种犯罪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六:党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78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章 * **
重点: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步骤、特点。p84-88
答:1,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把第二步
  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改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
  3,战略特点:第一,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它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
  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第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它特别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战略的每一
  步都提出有关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第三,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二:为何大力发展农业?p89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
  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出口商品;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
  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
  2,农业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我国绝大多数人
  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20世纪
  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农产品又是城乡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3,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经很难支撑国民经
  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
  4,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
  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使能否时间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
  键。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p93
答: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遵循的原则和战略p94-95
 答:意义:1,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的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原则:通州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五:经济工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p98-99
答:1,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定规划,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既要积极努力,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客观实际的可能性。
  2,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县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地总结教训,在学习中,实践中摸索。
  3,冲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比例关系,我们必须按照统筹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
  4,鼓实劲,不鼓虚劲。鼓实劲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不鼓虚劲就是反对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说大话、空话、甚至弄虚作假。
  5,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就是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来广丽经济,绝不能按照“长官意志”或依*行政命令瞎指挥。这样就必须培养一批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向懂行的人、专家学习,向外国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六: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p102-103
答: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但也会产生矛盾。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经济效益是中心。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因为:第一,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第二,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整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第三,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七:经济增长方式种类;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求;转变意义p103-104
答:a.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生产要需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张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需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将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俄日中心。
  b.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创痛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庄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转到主要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邓小平一贯反对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经济发展要依*科学技术,讲究经济效益的思想是一致的。
  d.转变主要意义:一,可以节省资金和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二,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 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三,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小虎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八: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关系。p105-107
答:a.邓小平依据我国国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内容: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哦经济活动中,舌头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变革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文的作用。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要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3,现代科学是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发皆个,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科学、技术、管理并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现在知识经济正扑面而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细细的市场、创波使用。它以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高技术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要消费对象。因此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他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途径。
  b.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盛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争抢国家的科技实力即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生转移到依*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c.实施科教兴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科技进步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九: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观的概念p109;可持续发展战略p110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战略: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3,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他次重点:
一:p88
  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实际情况,1982年提出,我国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这为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节后指明了方向。更具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和我国经济现实情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二:发展农业的出路p90
答:农业的发展一*政策,二*科学。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三:“台阶式 ”地发展战略p99
答:灯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力争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提出了“台阶式”的发展战略思想。

第五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p112(考过多次)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为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及其体现p114-115
答:a.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依*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公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通。它是国家进行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参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道德发展中国家,要迅速发展起来,赶上打法国家,时间现代化,人物无疑是极其艰巨的,而真正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的是公有制经济。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的手段,而是用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需要的台哦件。它是实心干酪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又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低温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 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三:*为何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p116-117
答: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条件决定的: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实现大化进程中难题。一方面我国县大化建设需要巨大资本投入,单*国家力量无力满足这个需要,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国外,境外资本找不到理想的增值投向;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公有制经济的安置和吸纳能力有十分有限,就业压力巨大,并且这种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有时还会比较突出。因此,从我国实际出发法,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四: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形势。p120-121考过
答: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的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股份制是公有制较好的实现方式。

五:为何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心环节? p122-124
答:(略)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他次重点:
一:公有制经济含义p118
答:1,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它是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所有,成为国有经济。 在改革和发展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有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式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二:“三改”加强企业管理p125
答:我国企业改革和改组, 改造, 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三: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p128
答:他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两个飞跃。
  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
  第二个,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由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四:非公有制的地位p130
答: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势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五: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ggk/3491.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

日期:2018-05-23 12:25:50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一……三 (基础)
四……七(经济建设)
八……十二(政治文化党领导)
四  六  八  是重点章
 
 导论
重点题:
一 :邓小平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p1-7)
  答:1.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二十世纪前半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后半世纪则逐步转变成为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年代.
  2.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p10-11) 第一,二自然段

三:邓小平理论的地位(p12-15)
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p7-9)
答:1.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展开形成轮廓.
  3.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其他次重点:
一:第三阶段提出了什么新理论?(选)p9
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等(大胆吸收外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第一章
重点
一:试论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p22-30
 答: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如何重新确立.
  1.判断“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3.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宣言书”。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4.科学地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c.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地关系。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二:三个有利于提出的意义。p31-33
答:1.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扫清阻碍改革开放的种种“左”的思想和观念的障碍,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想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3.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重点:
一:论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p38-40(考过)

二: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概括及特点(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答:a.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b.特点:
  第一,在目标的层次上届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第三,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就是人民利益目标).
  第四,在动态中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共同富裕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p47 p48 
答: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践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
  另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条件的.

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50 
答: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p53-55 
答: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得住。”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对战后时代主题的转换敏锐把握和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认为,和平是发展的条件,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难以集中心思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越发展和平力量越大”,因此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心。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联系起来,指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中国加快发展起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更大。邓小平满怀信心的人为,只要中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就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我们的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用户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叫*自己的发展。”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都要*自己的发展起来。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其他次重点:
一:社会主义发展观如何产生。p42 p41
  a.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大原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型。
  b.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选)

第三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为何长期处于?(考过)p62-64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包括两层含 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b.长期性: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p66-67
答: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确
  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
  确认是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71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
  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的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
  3,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
  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四:对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正确理解。p75
答: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
  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一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
  进行根本变革。

五:四项基本原则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三方面政治保证作用p72 
答:四项基本原则作用:
  一,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保证有一个稳定团结的环境;
  三,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其他次重点:
一:党的中心工作p69
答: 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稳获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世界上已经解决了。

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p70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70
答:1978年召开党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地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四:核心;主体p71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简)p76-77 
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中心,集中精力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钱。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奢华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稳定。
  2,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地。我们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第二,始终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第三,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危害社会安定的各种犯罪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六:党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78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章 * **
重点: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步骤、特点。p84-88
答:1,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把第二步
  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改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
  3,战略特点:第一,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它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
  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第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它特别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战略的每一
  步都提出有关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第三,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二:为何大力发展农业?p89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
  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出口商品;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
  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
  2,农业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我国绝大多数人
  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20世纪
  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农产品又是城乡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3,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经很难支撑国民经
  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
  4,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
  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使能否时间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
  键。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p93
答: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遵循的原则和战略p94-95
 答:意义:1,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的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原则:通州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五:经济工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p98-99
答:1,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定规划,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既要积极努力,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客观实际的可能性。
  2,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县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地总结教训,在学习中,实践中摸索。
  3,冲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比例关系,我们必须按照统筹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
  4,鼓实劲,不鼓虚劲。鼓实劲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不鼓虚劲就是反对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说大话、空话、甚至弄虚作假。
  5,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就是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来广丽经济,绝不能按照“长官意志”或依*行政命令瞎指挥。这样就必须培养一批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向懂行的人、专家学习,向外国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六: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p102-103
答: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但也会产生矛盾。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经济效益是中心。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因为:第一,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第二,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整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第三,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七:经济增长方式种类;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求;转变意义p103-104
答:a.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生产要需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张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需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将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俄日中心。
  b.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创痛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庄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转到主要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邓小平一贯反对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经济发展要依*科学技术,讲究经济效益的思想是一致的。
  d.转变主要意义:一,可以节省资金和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二,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 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三,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小虎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八: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关系。p105-107
答:a.邓小平依据我国国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内容: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哦经济活动中,舌头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变革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文的作用。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要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3,现代科学是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发皆个,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科学、技术、管理并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现在知识经济正扑面而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细细的市场、创波使用。它以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高技术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要消费对象。因此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他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途径。
  b.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盛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争抢国家的科技实力即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生转移到依*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c.实施科教兴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科技进步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九: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观的概念p109;可持续发展战略p110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战略: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3,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他次重点:
一:p88
  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实际情况,1982年提出,我国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这为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节后指明了方向。更具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和我国经济现实情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二:发展农业的出路p90
答:农业的发展一*政策,二*科学。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三:“台阶式 ”地发展战略p99
答:灯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力争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提出了“台阶式”的发展战略思想。

第五章 
重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p112(考过多次)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为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及其体现p114-115
答:a.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依*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公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通。它是国家进行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参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道德发展中国家,要迅速发展起来,赶上打法国家,时间现代化,人物无疑是极其艰巨的,而真正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的是公有制经济。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的手段,而是用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需要的台哦件。它是实心干酪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又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低温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 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三:*为何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p116-117
答: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条件决定的: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实现大化进程中难题。一方面我国县大化建设需要巨大资本投入,单*国家力量无力满足这个需要,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国外,境外资本找不到理想的增值投向;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公有制经济的安置和吸纳能力有十分有限,就业压力巨大,并且这种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有时还会比较突出。因此,从我国实际出发法,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四: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形势。p120-121考过
答: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的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股份制是公有制较好的实现方式。

五:为何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心环节? p122-124
答:(略)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他次重点:
一:公有制经济含义p118
答:1,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它是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所有,成为国有经济。 在改革和发展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有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式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二:“三改”加强企业管理p125
答:我国企业改革和改组, 改造, 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三: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p128
答:他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两个飞跃。
  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
  第二个,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由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四:非公有制的地位p130
答: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势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五: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2004年4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ggk/3491.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