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6:03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

  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

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

A.科教兴国战略;B.稳步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

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

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

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

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

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

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

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

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

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

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指经济现代化,即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指政治现代化,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文化”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既规划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过去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高度”去掉,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每一步,都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要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方向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为什么说农业的发展一靠,二靠科学?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农业的发展一靠,二靠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给农民主动权。因此,发展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必须要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实施科教兴农。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振兴支柱产业有什么意义?

答:优化产业结构,要以重点带动全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前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这些产业一般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并有大批产前和产后的关联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可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带动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振兴支柱产业呢?主要是确定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注重提高,加强自主开放能力,形成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6、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繁荣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乡镇企业今后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是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7、当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及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我国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又主要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所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①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③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④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进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8、什么是经济规律?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制造和消灭经济规律。邓小平论述的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深刻思想主要有:①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努力,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客观实际的可能性。②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又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③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比例关系。④鼓实劲,不鼓虚劲。鼓实劲,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鼓虚劲,就是脱离实际、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说大话、说空话,甚至弄虚作假。⑤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

9、如何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

答: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速度、效益与比例的协调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首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其次,比例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比例协调,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当速度、比例、效益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10、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是以速度和数量的增长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①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金、资源不足的矛盾。②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④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1、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足: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能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2、简述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的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人才。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农业是根本?如何振兴农村经济?

答: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因为: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如何发展农业?邓小平强调指出要靠政策和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因此,振兴农村经济必须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理顺工农产品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振兴农村经济,还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地区发展战略?

答: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突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关系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和全国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正是运用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也优越,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邓小平认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可以带动其他地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在1988年,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设想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以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3、试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并充分地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所提出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从当前国际竞争看,主要是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由此看来,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加快科技进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其次,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最后,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

4、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即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试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及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答:邓小平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因此,他强调机会难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都对我们的发展十分有利。首先,从国际条件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世界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西方国家的矛盾也在上升,使我们的对外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可能争取更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结构不断调整,为我们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从国内条件看,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邓小平理论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鉴于以上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机会难得,不抓,就会丢掉。

发展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谁抓住机遇谁就能走在别人前面,谁错失机遇就落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必须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发现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所以,邓小平指出,经济快速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在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讲究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经济发展要有“适宜的速度”。

总的说来,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期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6、试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答:邓小平从1975年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到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①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学说的重大发展。②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③这一命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丰富的内涵,具体地说有这样一些内容: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多因素,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④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上就是关于《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ggk/3878.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

日期:2018-05-23 12:26:03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

  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

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

A.科教兴国战略;B.稳步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

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

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

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

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

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

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

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

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

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

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指经济现代化,即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指政治现代化,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文化”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既规划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过去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高度”去掉,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每一步,都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要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方向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为什么说农业的发展一靠,二靠科学?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农业的发展一靠,二靠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给农民主动权。因此,发展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必须要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实施科教兴农。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振兴支柱产业有什么意义?

答:优化产业结构,要以重点带动全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前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这些产业一般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并有大批产前和产后的关联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可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带动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振兴支柱产业呢?主要是确定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注重提高,加强自主开放能力,形成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6、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繁荣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乡镇企业今后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是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7、当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及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我国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又主要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所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①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③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④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进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8、什么是经济规律?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制造和消灭经济规律。邓小平论述的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深刻思想主要有:①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努力,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客观实际的可能性。②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又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③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比例关系。④鼓实劲,不鼓虚劲。鼓实劲,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鼓虚劲,就是脱离实际、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说大话、说空话,甚至弄虚作假。⑤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

9、如何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

答: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速度、效益与比例的协调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首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其次,比例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比例协调,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当速度、比例、效益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10、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是以速度和数量的增长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①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金、资源不足的矛盾。②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④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1、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足: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能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2、简述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的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人才。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农业是根本?如何振兴农村经济?

答: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因为: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如何发展农业?邓小平强调指出要靠政策和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因此,振兴农村经济必须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理顺工农产品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振兴农村经济,还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地区发展战略?

答: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突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关系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和全国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正是运用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也优越,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邓小平认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可以带动其他地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在1988年,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设想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以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3、试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并充分地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所提出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从当前国际竞争看,主要是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由此看来,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加快科技进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其次,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最后,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

4、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即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试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及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答:邓小平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因此,他强调机会难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都对我们的发展十分有利。首先,从国际条件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世界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西方国家的矛盾也在上升,使我们的对外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可能争取更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结构不断调整,为我们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从国内条件看,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邓小平理论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鉴于以上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机会难得,不抓,就会丢掉。

发展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谁抓住机遇谁就能走在别人前面,谁错失机遇就落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必须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发现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所以,邓小平指出,经济快速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在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讲究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经济发展要有“适宜的速度”。

总的说来,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期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6、试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答:邓小平从1975年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到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①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学说的重大发展。②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③这一命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丰富的内涵,具体地说有这样一些内容: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多因素,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④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上就是关于《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四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ggk/3878.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