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发布日期:2019-07-25 14:45:03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4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2、粮食安全是一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安全由4个要素构成,即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和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4、我国第一次土地变迁以以土地改革运动为标志,第二次土地变迁以土地和其他财产“入股”而形成互助组、初级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土地变迁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土地制度为特点,第四次土地变迁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形式。

5、我国现行土地主要有集体农场;均田承包;两田制;三田制;家庭农场;农地代营几种经营形式

6、双层经营体制包括多方面的统与分,其中主要有所有权的统与分;经营权的统与分;劳动方式的统与分和分配方式的统与分等几个方面。

7、我国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每户承包土地7 亩左右

8、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份经济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和资金联合相结合。

9、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

1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生产前、农业生产中和农业生产后服务

11、当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时,他便成为纯粹的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12、最总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

13、劳动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14、我国领导年龄的标准是:男16-60 岁,女16-55 岁。

15、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流失性、可再生性和两重性。

16、在农村,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教育。

17、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其他生产要素,当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能新增加的产量会越来越少,最后会减少为零,甚至成为负值。西方经济学中把这种具有规律的现象称为报酬递减规律。

18、财产所有权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19、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20、土地产权一般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置权五部分构成。
 

21、土地供应的稀缺性是由土地的面积有限性特征决定的。

22、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积累的终生收入。

23、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

24、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2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先缩小后扩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57倍缩小到1985年的1.66 倍,收入逐渐缩小。但是在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79 倍。

26、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基本属性有(经济性、营利性)和(独立性)。

27、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主要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8、根据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股份合作企业的发起人为(两)户以上的劳动农民。

29、我国乡村集体企业的资产来源于两个途径:(私有)资产和(国有)资产。

30、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份具有(股份平等性、责任有限性、股份流动性、股份的有价证劵性和股份不可分性)等特征。

31、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4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32、粮食安全是一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安全由4个要素构成,即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3、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34、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占有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其意志行为。

35、在总体性的卖方市场中,可能存在着局部的(买)方市场:反之,在总体性的买方市场中,也可能存在局部性(卖)方市场。

36、一般促销手段应由三要素构成,即(奖励)(发送方式)(传播途径)

37、农产品价格应该由两个基本的方面构成,即(成本)(税收与利润)。

38、营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39、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40、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物质消耗和(间接)物质消耗两大部分。
 

41、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

42、迄今为止,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43、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

44、生物技术通过五个方面影响农业:第一是(基因)工程;第二是(细胞)工程;第三是(蛋白质)工程;第四(发酵)工程;第五(酶)工程。

45、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了我国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46、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现已达到1000 美元

47、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物质利益的问题。

48、物质文明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49、进行农村经济管理要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其中责任是第一位的,是前提。

50、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叫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协会

51、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

52、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农产品订购合同。

53、农业承包合同履行期间,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54、合同鉴证是指合同主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合同的“三性”进行审核和证明的一项制度。这里的三性是指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

55、决策就是择优。

56、科学决策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结果。

57、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一个结果。

58、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战略决策。

59、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等于零。

60、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保持不变。



61、风险型决策是以损益的期望值为标准进行决策的。

62、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63、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村财务收支状况应及时进行公开。其中其财务计划一般应在(年初)公布。

64、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务公开,应该主要以填写(财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布。

65、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公开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作出解释)。

66、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无形资产)。

67、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68、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就是对审计客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69、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70、乡镇企业(必须)承担支农的义务。

71、乡镇企业由于其筹资渠道广泛,因此其产权关系(复杂)。

72、(名称)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标志,它代表着一种商业信誉,乃至资信能力。

73、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74、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小农户。

75、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内部和外部深层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很多。但实践证明,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农业产业化)

7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到,双方必须履行。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

77、在农户与企业签到合同时,(合同条款的不平等)是当前的大问题。

78、合同制是广大农户在(自愿)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79、一般产品的(开发创新)决定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80、(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销得快、价格高、效益好。
 

8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龙头企业)。

82、“卖粮难”出现在(买方市场)的时候。

83、根据《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84、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85、根据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86、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

87、国家队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88、国家对生猪等动物实行定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89、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90、我国一般实行(3-4个月)的伏季休渔。

91、我们一般将无船籍港、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的渔船称为(三无渔船)。

92、捕捞限额一般是指对一定时间、一定水域内捕捞鱼类资源的(数量)规定一个限额。

93、农业: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94、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

95、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96、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97、市场:狭义是指指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是指商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具体的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98、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广义: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 狭义: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99、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

100、资本: 一般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资产。
 

101、农业科技进步: 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102、经济核算: 是利用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以及所获得的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考查和对比分析,以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103、资产: 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04、农业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1、生物有机体:植物、动物、微生物。 2、自然环境:土、水、光、热等。3、人类劳动:人类+工具

105、试分析农业的本质特征。

答: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

106、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②农业是社会分工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

前提:(1)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食物是由农业生产的;(2)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即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物除了能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有剩余。结果:社会出现了大分工,进而发展形成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107、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答: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现代农业的标志: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108、农业现代化包含有哪些内容?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内容:(1)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机械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艺科学化 (水利化、化肥化)(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目标:(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设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109、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式;特点:人少地多,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不足。选择优先发展机械化,就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此时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大片荒地被充分利用起来,使总产量获得很大提高。(2)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模式;特点:自然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由于耕地面积少,农产品满足不了需要,为了改善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只能选择提高单产以增加总产量的方法,因此,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培育良种等生物技术和增施无机肥料等化学技术措施上,并通过兴修水利和合理栽培等,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3)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同步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模式.特点:工业相对发达,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缺乏,而耕地也不多。因此,一方面发展机械化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原料,而耕地又有限,不能依靠扩大播种面积来提高农产品总产量,必须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因而,机械化与生物技术现代化同步发展,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步提高。

110、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答: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出现于清朝末年,但当时的特征并不明显。新中国建立后,二元结构才真正形成。

建国初期,针对当时国际国内情况,为了早日实现现代化,中央政府做出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决策。因此,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以集中有效地配置有限资源,确保工业优先发展。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维持城市人口的相对稳定,确保城市中物资的供求平衡;(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通过国家垄断收购和销售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工业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同时,由国家制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业的剩余价值集中在国家手中,并投向工业,而农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3)人民公社的组织制度:保证农村政治上的稳定。

111、三农问题是什么?

答: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

112、农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答:权利和利益问题—生存和发展问题

1、工业化与农民问题 2、中国的农民问题

11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定理?如何解释?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而产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这种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律;可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某种产品价格下降,而效用相同的另一种产品价格不变,使得这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来说,显得便宜了,消费者就会用该种产品代替另一种产品,从而导致了对该种产品需求的增加。这种由于某种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其他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就是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某种产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提高,从而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增加。

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产品的消费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需求量。其中,替代效应强调了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收入效应强调了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需求定理所表明的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114、形成需求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形成供给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需求必备条件:有购买意愿和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有支付能力;

供给必备条件:有出售产品的愿望和有提供产品的能力。

115、农业是指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116、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117、农业剩余:是指农产品剩余,即农业的总产量在扣除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农产品总消费量之后的剩余部分。

118、管理:人们在认识事物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并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各个活动环节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自觉的、有组织的活动。

119、经济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社会属性是指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在特定的国家和特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它的管理必然要涉及生产关系性质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和一定的政治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发生联系。

120、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121、计划:是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

122、协调:亦称调节。农村经济的宏观调节是指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使其大体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指导性计划的要求。

123、控制:也称监督,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或企业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原订的目标、计划一致,而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

124、组织: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使用。

125、指挥:是指领导者依靠权威,以下达命令、指示等方式,指使下级从事某种活动。

126、激励:是指调整和开发经济活动的参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127、经营体制: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既可统一经营又可分散经营的项目,由社员讨论决定。

128、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129、社区合作:是指以农村社区为范围,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

130、股份:是指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131、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132、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133、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开发利用和未来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134、产权: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产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

135、农业承包合同:是指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与其成员为了发包、承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包括依法确定给集体长期使用的国有自然资源),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136、违约责任:是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后果要承担责任。

137、功能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

138、规模分配:是指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工资收入。

139、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代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140、集体股:也叫乡村集体公共股,是指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投资及其增值部分形成的股份。

141、劳动股:是把集体企业资产划出另一部分分配给集体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股份,是对过去劳动的一种补偿。

142、社会股:这是指股份合作制企业外部各种法人实体、自然的人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投资形成的股份。

143、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它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

144、优先股: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某些优先权的股票。

145、买方市场:是指在买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买方在交易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146、卖方市场:是指在卖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卖方在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147、成本:农产品成本是价格的最低界限,如果按照这个数额销售农产品,那么农民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仅能补偿农产品成本消耗。

148、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可用需求弹性表示,其经济含义是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百分数。

149、营销渠道:流通渠道即商品销售途径,就是把制成的产品从生产商送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的完整过程。

150、促销:即是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

151、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152、成本核算:是对农户生产中所发生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过程。

153、利润:是农民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最终成果,它是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之后的余额。

154、物质费用: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物质消耗和间接物质消耗两大部分。

155、人工费用:是在专设的“用工登记簿”中进行的,可以采取平时登记工时,年终按一定的折价标准计算人工费用。

156、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使用简陋粗糙的工具,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长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而不是靠人工的栽培耕作技术云提高土壤肥力。

157、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上的第二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了进步,二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进步。

158、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159、小康:小康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产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认识,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阶段。从横向比较的角度认识,小康是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从各层次需求满足程度认识,小康是生存消费宽裕,而发展、享受消费相应不足。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农学类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nxl/21442.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日期:2019-07-25 14:45:03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1、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4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2、粮食安全是一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安全由4个要素构成,即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和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4、我国第一次土地变迁以以土地改革运动为标志,第二次土地变迁以土地和其他财产“入股”而形成互助组、初级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土地变迁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土地制度为特点,第四次土地变迁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形式。

5、我国现行土地主要有集体农场;均田承包;两田制;三田制;家庭农场;农地代营几种经营形式

6、双层经营体制包括多方面的统与分,其中主要有所有权的统与分;经营权的统与分;劳动方式的统与分和分配方式的统与分等几个方面。

7、我国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每户承包土地7 亩左右

8、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份经济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和资金联合相结合。

9、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

1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生产前、农业生产中和农业生产后服务

11、当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时,他便成为纯粹的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12、最总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

13、劳动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14、我国领导年龄的标准是:男16-60 岁,女16-55 岁。

15、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流失性、可再生性和两重性。

16、在农村,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教育。

17、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其他生产要素,当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能新增加的产量会越来越少,最后会减少为零,甚至成为负值。西方经济学中把这种具有规律的现象称为报酬递减规律。

18、财产所有权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19、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20、土地产权一般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置权五部分构成。
 

21、土地供应的稀缺性是由土地的面积有限性特征决定的。

22、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积累的终生收入。

23、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

24、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2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先缩小后扩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57倍缩小到1985年的1.66 倍,收入逐渐缩小。但是在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79 倍。

26、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基本属性有(经济性、营利性)和(独立性)。

27、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主要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8、根据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股份合作企业的发起人为(两)户以上的劳动农民。

29、我国乡村集体企业的资产来源于两个途径:(私有)资产和(国有)资产。

30、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份具有(股份平等性、责任有限性、股份流动性、股份的有价证劵性和股份不可分性)等特征。

31、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作用时,认为农业有4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32、粮食安全是一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安全由4个要素构成,即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33、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34、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占有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其意志行为。

35、在总体性的卖方市场中,可能存在着局部的(买)方市场:反之,在总体性的买方市场中,也可能存在局部性(卖)方市场。

36、一般促销手段应由三要素构成,即(奖励)(发送方式)(传播途径)

37、农产品价格应该由两个基本的方面构成,即(成本)(税收与利润)。

38、营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39、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40、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物质消耗和(间接)物质消耗两大部分。
 

41、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

42、迄今为止,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43、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

44、生物技术通过五个方面影响农业:第一是(基因)工程;第二是(细胞)工程;第三是(蛋白质)工程;第四(发酵)工程;第五(酶)工程。

45、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了我国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46、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现已达到1000 美元

47、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物质利益的问题。

48、物质文明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49、进行农村经济管理要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其中责任是第一位的,是前提。

50、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叫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协会

51、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

52、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农产品订购合同。

53、农业承包合同履行期间,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54、合同鉴证是指合同主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合同的“三性”进行审核和证明的一项制度。这里的三性是指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

55、决策就是择优。

56、科学决策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结果。

57、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一个结果。

58、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战略决策。

59、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等于零。

60、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保持不变。



61、风险型决策是以损益的期望值为标准进行决策的。

62、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63、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村财务收支状况应及时进行公开。其中其财务计划一般应在(年初)公布。

64、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务公开,应该主要以填写(财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布。

65、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公开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作出解释)。

66、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无形资产)。

67、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68、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就是对审计客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69、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70、乡镇企业(必须)承担支农的义务。

71、乡镇企业由于其筹资渠道广泛,因此其产权关系(复杂)。

72、(名称)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标志,它代表着一种商业信誉,乃至资信能力。

73、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74、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小农户。

75、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内部和外部深层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很多。但实践证明,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农业产业化)

7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到,双方必须履行。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

77、在农户与企业签到合同时,(合同条款的不平等)是当前的大问题。

78、合同制是广大农户在(自愿)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79、一般产品的(开发创新)决定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80、(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销得快、价格高、效益好。
 

8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龙头企业)。

82、“卖粮难”出现在(买方市场)的时候。

83、根据《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84、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85、根据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86、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

87、国家队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88、国家对生猪等动物实行定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89、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90、我国一般实行(3-4个月)的伏季休渔。

91、我们一般将无船籍港、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的渔船称为(三无渔船)。

92、捕捞限额一般是指对一定时间、一定水域内捕捞鱼类资源的(数量)规定一个限额。

93、农业: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94、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

95、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96、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97、市场:狭义是指指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是指商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具体的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98、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广义: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 狭义: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99、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

100、资本: 一般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资产。
 

101、农业科技进步: 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102、经济核算: 是利用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以及所获得的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考查和对比分析,以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103、资产: 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04、农业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1、生物有机体:植物、动物、微生物。 2、自然环境:土、水、光、热等。3、人类劳动:人类+工具

105、试分析农业的本质特征。

答: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

106、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②农业是社会分工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

前提:(1)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食物是由农业生产的;(2)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即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物除了能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有剩余。结果:社会出现了大分工,进而发展形成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107、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答: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现代农业的标志: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108、农业现代化包含有哪些内容?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内容:(1)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机械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艺科学化 (水利化、化肥化)(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目标:(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设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109、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式;特点:人少地多,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不足。选择优先发展机械化,就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此时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大片荒地被充分利用起来,使总产量获得很大提高。(2)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模式;特点:自然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由于耕地面积少,农产品满足不了需要,为了改善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只能选择提高单产以增加总产量的方法,因此,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培育良种等生物技术和增施无机肥料等化学技术措施上,并通过兴修水利和合理栽培等,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3)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同步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模式.特点:工业相对发达,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缺乏,而耕地也不多。因此,一方面发展机械化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原料,而耕地又有限,不能依靠扩大播种面积来提高农产品总产量,必须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因而,机械化与生物技术现代化同步发展,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步提高。

110、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答: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出现于清朝末年,但当时的特征并不明显。新中国建立后,二元结构才真正形成。

建国初期,针对当时国际国内情况,为了早日实现现代化,中央政府做出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决策。因此,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以集中有效地配置有限资源,确保工业优先发展。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维持城市人口的相对稳定,确保城市中物资的供求平衡;(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通过国家垄断收购和销售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工业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同时,由国家制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业的剩余价值集中在国家手中,并投向工业,而农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3)人民公社的组织制度:保证农村政治上的稳定。

111、三农问题是什么?

答: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

112、农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答:权利和利益问题—生存和发展问题

1、工业化与农民问题 2、中国的农民问题

113、什么是农产品需求定理?如何解释?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而产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这种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律;可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某种产品价格下降,而效用相同的另一种产品价格不变,使得这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来说,显得便宜了,消费者就会用该种产品代替另一种产品,从而导致了对该种产品需求的增加。这种由于某种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其他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就是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某种产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提高,从而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增加。

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产品的消费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产品的需求量。其中,替代效应强调了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收入效应强调了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需求定理所表明的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114、形成需求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形成供给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需求必备条件:有购买意愿和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有支付能力;

供给必备条件:有出售产品的愿望和有提供产品的能力。

115、农业是指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116、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117、农业剩余:是指农产品剩余,即农业的总产量在扣除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农产品总消费量之后的剩余部分。

118、管理:人们在认识事物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并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各个活动环节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自觉的、有组织的活动。

119、经济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社会属性是指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在特定的国家和特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它的管理必然要涉及生产关系性质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和一定的政治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发生联系。

120、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121、计划:是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

122、协调:亦称调节。农村经济的宏观调节是指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使其大体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指导性计划的要求。

123、控制:也称监督,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或企业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原订的目标、计划一致,而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

124、组织: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使用。

125、指挥:是指领导者依靠权威,以下达命令、指示等方式,指使下级从事某种活动。

126、激励:是指调整和开发经济活动的参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127、经营体制: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既可统一经营又可分散经营的项目,由社员讨论决定。

128、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129、社区合作:是指以农村社区为范围,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

130、股份:是指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131、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132、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133、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开发利用和未来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134、产权: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产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

135、农业承包合同:是指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与其成员为了发包、承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包括依法确定给集体长期使用的国有自然资源),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136、违约责任:是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后果要承担责任。

137、功能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

138、规模分配:是指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工资收入。

139、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代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140、集体股:也叫乡村集体公共股,是指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投资及其增值部分形成的股份。

141、劳动股:是把集体企业资产划出另一部分分配给集体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股份,是对过去劳动的一种补偿。

142、社会股:这是指股份合作制企业外部各种法人实体、自然的人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投资形成的股份。

143、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它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

144、优先股: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某些优先权的股票。

145、买方市场:是指在买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买方在交易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146、卖方市场:是指在卖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卖方在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147、成本:农产品成本是价格的最低界限,如果按照这个数额销售农产品,那么农民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仅能补偿农产品成本消耗。

148、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可用需求弹性表示,其经济含义是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百分数。

149、营销渠道:流通渠道即商品销售途径,就是把制成的产品从生产商送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的完整过程。

150、促销:即是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

151、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152、成本核算:是对农户生产中所发生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过程。

153、利润:是农民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最终成果,它是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之后的余额。

154、物质费用: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物质消耗和间接物质消耗两大部分。

155、人工费用:是在专设的“用工登记簿”中进行的,可以采取平时登记工时,年终按一定的折价标准计算人工费用。

156、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使用简陋粗糙的工具,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长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而不是靠人工的栽培耕作技术云提高土壤肥力。

157、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上的第二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了进步,二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进步。

158、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159、小康:小康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产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认识,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阶段。从横向比较的角度认识,小康是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从各层次需求满足程度认识,小康是生存消费宽裕,而发展、享受消费相应不足。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农学类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nxl/21442.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