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7:49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第三节 《离骚》

  1.《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①《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之.

  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毁、被流放,而他始终不放弃理想和追求;屡遭打击,但九死不悔,不变初衷;最终理想破灭,他以身殉国.《离骚》塑造了这样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1.《九歌》

  识记:《九歌》篇目.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九章》

  识记:《九章》篇目.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

  《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

  《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识记:宋玉及其赋作.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中,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1]  


以上就是关于《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文学类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wxl/7266.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

日期:2018-05-23 12:27:49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第三节 《离骚》

  1.《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①《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之.

  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毁、被流放,而他始终不放弃理想和追求;屡遭打击,但九死不悔,不变初衷;最终理想破灭,他以身殉国.《离骚》塑造了这样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1.《九歌》

  识记:《九歌》篇目.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九章》

  识记:《九章》篇目.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

  《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

  《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识记:宋玉及其赋作.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中,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1]  


以上就是关于《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文学类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四章复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cjwxl/7266.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