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笔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广义的训诂定义
1、唐代训诂学家孔颖达的解释:“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诗经。周南。关雎》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训诂的两个法则:1、用词释词(解释词的概括意思,相当于哪个词,用今语解释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言(雅言)解释方言),2、疏通文意(解释词的具体含义、具体色彩,句子的含义,解释句、段、篇)。
2、近代学者黄侃的解释:“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推求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总体说就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学问”。
二、训诂的材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训诂材料的三大类:随文释义、训诂专书、考证和理论
1、简要地说,文字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的研究则偏重于义。以此划分出来的训诂学是狭义的,是小学。
2、两汉时代,训诂的形式主要有:随文释义(解经)、纂集专书(训诂专书)(两个训诂术语)。
3、两部影响最大的纂集专书(小学专书)《尔雅》:训诂学的鼻祖,是汉儒采取传注所作的训诂札记);《说文解字》:通过讲解汉字的字形来讲解它的本义,作者东汉许慎(是古文派的训诂大师),根据“部首”把文字形体分为540部,许慎实际上归纳出了把字的形、音、义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的原则,为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作了奠基。
4、清代训诂学两个派别:“钩沉”之学,以惠栋、江声为代表,以辨识古训、疏明古义为主。“创新”之学,以戴震为代表,以纠正旧注、创建新说为主。属于创新派的训诂学家还有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高邮王氏父子)、俞樾。从现代来看,创新派的成就高于钩沉派。
5、近代训诂学大师章太炎明确提出了将古代的小学分成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的观念。
(1) 传统的语言学的文字之学,着重在识别汉字的字形,从字形出发来辨明音、义,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归纳汉字造字法则的目的。古代所谓的“六书”之学,就是文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2) 传统语言学中的音韵学,着重在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变化。切韵、等韵、古韵之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3) 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没有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是包含在训诂学中的。
(4) 训诂与文字、音韵不是严格分开的,意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字与音韵是训诂的工具。
例1:(P14)
方法:以形说义
作用: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不能脱离字形的分析
例2:(P15)
方法:因声求义
作用:辨识训诂一定要以声音为线索才能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
三、训诂的内容
训诂是以解释词义为基础工作的,实际上为后来的语法学和修辞学提供了素材。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是后来的语法学;研究特殊的表达方式是后来的修辞学。串讲大意和分析篇章结构,扩大了训诂的单位。
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
1、解释词义P18
2、分析句读P26
(1)离经辨志:《礼记。学记》篇把分析古书的句读列为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说:“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就是断文章的句读,“辨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这里明确地把“断句读”作为研读经文的必要条件。“离经辨志”是有因果关系的,先“离经”才能“辨志”。
(2)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除注明音读、解释语义以外,还列举很多前人断句读的不同说法。
3、阐述语法P45
(1)确定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2)用虚词确定句型。
(3)说明虚词在句子里使用的位置。
(4)语序显示句子结构
A 借助语序表示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触上的先后;
B 为了重点突出,紧接上文而颠倒语序;
C 为了协调声律而改变语序。
4、说明修辞手段P63
5、阐明表达方法P71
说明古书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
P72互文备义(术语)
记两部书: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分析先秦两汉文章的表达方法,综合汉唐训诂有关表达方面的注释);黄侃《古书文句异例》(载于《文心雕龙》札记)(汇集顾、王、俞的成书,择取其要,概括规律)。
P81连类并称(也叫连类而及)(术语),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6、串讲大意P84
串讲大意的两种方法:一是先解词再放进句子里讲,二是不讲词,直接把词义放在在句子里讲。串讲以句为单位。
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大意,他们把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
7、分析篇章结构P93
注意两点:一是与背景相关,二是逻辑结构,关键是转折的地方。
8、同字为训:在古书里用原字解释原字的训诂方法。汉代训诂学者并不废弃同字为训的体例,而大多数用“异体字”或“古今字”相互为释,即用常见字训释不常见字。
9、义训:举一字而伸其用,举一字而穷其义。
四、训诂的方法(1、2是主要方法,3、4是辅助方法)
1、以形说义P119
2、因声求义P125
P138章太炎《文始》,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阐述语源。
3、核证文献语言P141
4、考察古代社会P150
五、训诂的运用P171
3、运用于工具书的编纂P190
汉代人释词的方法有三种:
(1)互训:用同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法。
前代的A词相当于后代的B词,所以可以用后代的B词解释前代的A词。P192例,古今异言的互训,也就是不同时代的同义词。
(2)推原:根据词的声音线索,寻找词义的来源。用推原做出来的训释材料都是声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有声音关系。同源词互训,与因声求义的方法相关。
(3)义界:给词下定义,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个词。
「记忆要点」
1、孔颖达和黄侃对训诂的解释
2、训诂材料的三大类:随文释义、训诂专书、考证和理论
3、清代训诂学两个派别
4、训诂的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
5、训诂的四种方法: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前二者为主要方法)、核证文献语言、考察古代社会(后二者为辅助方法)
6、汉代人释词的方法有三种:互训、推原、义界。
7、重要著作:《尔雅》(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黄侃《古书文句异例》、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章太炎《文始》。
8、名词解释:离经辨志、连类并称、章句
9、训诂术语:随文释义、纂集专书、互文备义、连类并称。
以上就是关于《自考训诂学笔记》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