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2018-05-24 06:22:55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 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实验法。

  第四章 知觉与行为

  1.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1.什么是价值观?

  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一般讲,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第六章 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

  1.什么是个性?

  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1)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2.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力的水平差异;(2)能力的类型差异;(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如下:(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2)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1)距离的远近;(2)相似 性;(3)个性特点。

  第八章 信息沟通

  1.什么是信息沟通?

  答: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传达的工具不仅限于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

  2.简述人际沟通的P.A.C理论。

  答:人际沟通的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人在心理上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儿童自我状态(C)。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而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父母自我状态”以权威与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统治、责骂和其他专制作用。“成人自我状态”其特征是客观与理智。一般能与人平等交往。“儿童自我状态”以冲动、偏执为特征。“父母”状态与“儿童”状态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并非一贯,而“成人”状态的思考与反应则具有统一性和一般性,因此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上述三种心理状态,汇合为人的性格,而且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人际沟通的效果。

  第九章 群体行为与绩效

  1.什么是群体?

  答:组织中的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因素包括: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群体特征及社会环境。其中群体特征因素主要是指群体规模、群体构成、角色、地位、规范、内聚力。

  第十章 群体冲突

  1.简述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答: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与竞争不同。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2.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罗突斯认为冲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沟通因素;(2)结构因素;(3)个体行为因素。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1.什么是领导?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领导作为动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2.简述超Y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要点。

  答:超Y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情势理论,也有人称为Z理论或权变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伊杰·诺斯奇率先提出的。超Y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且人们的需要类型可能有所不同。(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3)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的素质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的影响;(4)当目标达到后,个人的胜任感得到了满足,原来已经实现的目标,又会激起职工产生新的胜任感,使职工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超Y理论要求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或因循守旧。

  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理论

  1.有哪几种领导行为理论?

  答: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1)斯多基尔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2)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方格模式;(3)卡特赖特和詹德的PM型领导模式;(4)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2.指出1.1型、9.1型、1.9型、5.5型、9.9型领导的类型。

  答:在领导方格模式中,1.1型属贫乏型领导;9.1型属任务第一型领导;1.9型属俱乐部型领导;5.5型属中间型领导;9.9型属协调型领导。

  第十三章 领导权变理论

  1.有哪几种领导权变理论模式?

  答:领导权变理论包括: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菲德勒模式、通路——目标模式、领导参与模式、不成熟——成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主要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及环境。

  第十四章 领导决策

  1.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领导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2)可行性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5)时效原则;(6)团体决策原则。

  2.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与途径。

  答:领导决策的程序分为八个阶段:(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核定价值准则;(4)拟定方案;(5)方案评估;(6)方案选优;(7)试验实证;(8)普遍实施。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与群体化是领导有效决策的必由之路。

  第十五章 激励与需要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什么是激励?

  答: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2.简述激励理论的分类。

  答: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第十六章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期望理论可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答: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即:

  动机水平=期望值×效价

  M=E×V

  动机水平也即激励程度(M),反映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持久程度。它决定着人们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的努力。期望(E)是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也称为主观概率。效价(V)是指人们对所预期目标的重视程度或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该目标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

  2.简述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应用价值。

  答:期望理论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既要提高人们对目标意义的认识,又要设法提高他们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即主观概率。

  目标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理论,其意义还在于它告诉企业管理者,应该尽可能使组织中各级人员都能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着目标实现的进程不断予以反锁。让职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与具体的责任与职权,从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强化理论启发管理人员应遵循强化原则,正确运用奖惩的手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第十七章 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及其应用

  1.公平理论的公式可以怎样表示?

  答:公平理论一般用以下两种公式表示:

  这里所谓的“付出”和“所得”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感觉或判断。“付出”指的是一个人自己觉得劳动量多少,效率高低和质量好坏,还指自己所感觉到的能力、、资历、学历、投资等贡献的高低或多少。而“所得”则指的是一个人主观认识到的在工作劳动后所得到的回报,如工资报酬、奖金、地位、权力、待遇、奖赏、表扬甚至自己体会到的成绩感等。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生产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得的相对报酬的影响。职工在群体中进行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尤其是前者所产生的公平或不公平感往往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

  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挫折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因素:(1)客观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因素;(2)主观条件因素,包括个人目标的适合性、个人本身能力、个人对工作环境了解的程度,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第十八章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1.简述组织组成的要素即组织变量。

  答: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组织变量包括结构变量: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权力体系、复杂性、集权化、职业化、人员结构等,因果变量:规模、技术和环境等。结构变量是静态的,受因果变量的制约。两者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组织的内外部特征。

  2.简述组织理论的发展。

  答:组织的成长发展理论揭示了组织的成长发展过程。该理论指出,组织成长发展的主要动机有下列三个方面:自我实现、保住优秀人才、追求经济效益。组织发展往往经历创业阶段、聚合阶段、规范化阶段、成熟阶段。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组织理论一般可以分为传统、行为和现代三种。传统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把组织看成封闭系统的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利润,重视工作与物,而忽视人。强调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与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的作用。行为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强调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现代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理性模式,开始认识到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内部结构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整体战略目标。它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强调组织是个社会性组织,强调组织的生存价值、社会作用与性格特征等。按照这种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这四个数变因素。

  第十九章 工作设计

  1.什么是工作设计?

  答: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工作设计对工作绩效有直接影响。

  2.简述工作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施的原则。

  答:工作设计的理论方法包括工作专业化,工作轮换与扩大化,以及现代的工作设计方法三种。

  工作设计的实施必须遵循综合原则,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从心理学角度看,工作设计要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这三种因素。从工效学角度看,工作设计必须重视能力与知识原则、时间与功能原则、职责与权利原则、设备与地点原则。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第二十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

  1.什么是事业生涯的设计与事业生涯的开发?

  答: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职务和职位的发展道路。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这种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的过程。事业生涯的开发就是为达到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事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开发性活动。

  2.事业生涯的选择应考虑哪几方面?

  答:事业生涯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根据个人的职业行为、自我观念和所处社会背景等个性特征来选择职业,以及根据组织所提供的机会和有可行性机会的信息传递,来选择组织单位。

  第二十一章 工作压力

  1.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答: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以下因素的制约:知觉、经历、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人际关系。

  2.对待压力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答:对待压力方法很多,诸如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饮食合适,睡眠充足,以及治疗等方法。

  第二十二章 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1.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合理化标准,是组织行为合理化过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尺度。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主要有:(1)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组织结构功能的优化等方面;(2)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领导行为的有效性,组织决策的有效性,激励行为的有效性,控制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3)组织气氛的和谐性:组织成员的认同程度,组织成员的协同性,组织成员参与意识的强弱,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方面。

  第二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对策

  1.组织变革的动因是什么?

  答: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组织的内部与外部。引起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是:(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是:(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答:组织变革的模式是指组织变革的要素构成、运行程序、变革的方式和方法的总体思维框架。组织变革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下述几种:(1)组织变革动因模式;(2)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3)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第二十四章 组织文化

  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答: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2.组织文化的建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下列原则:(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5)成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第二十五章 绩效考核

  1.什么是绩效考核?

  答:绩效考核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度、方式、方法之总称。从宏观角度看,绩效考核包括对整个组织行为活动成果的测量与评价。从微观角度看,包括组织内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全体的考核。

  2.简述引起绩效考核误差的心理因素。

  答:引起绩效考核误差的心理因素是:(1)晕轮效应;(2)首见效应;(3)常知效应;(4)近因效应;(5)趋中;(6)暗示;(7)情感。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历年真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lnzt/11211.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日期:2018-05-24 06:22:55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 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实验法。

  第四章 知觉与行为

  1.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1.什么是价值观?

  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一般讲,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第六章 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

  1.什么是个性?

  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1)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2.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力的水平差异;(2)能力的类型差异;(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如下:(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2)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1)距离的远近;(2)相似 性;(3)个性特点。

  第八章 信息沟通

  1.什么是信息沟通?

  答: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传达的工具不仅限于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

  2.简述人际沟通的P.A.C理论。

  答:人际沟通的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人在心理上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儿童自我状态(C)。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而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父母自我状态”以权威与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统治、责骂和其他专制作用。“成人自我状态”其特征是客观与理智。一般能与人平等交往。“儿童自我状态”以冲动、偏执为特征。“父母”状态与“儿童”状态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并非一贯,而“成人”状态的思考与反应则具有统一性和一般性,因此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上述三种心理状态,汇合为人的性格,而且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人际沟通的效果。

  第九章 群体行为与绩效

  1.什么是群体?

  答:组织中的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因素包括: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群体特征及社会环境。其中群体特征因素主要是指群体规模、群体构成、角色、地位、规范、内聚力。

  第十章 群体冲突

  1.简述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答: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与竞争不同。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2.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罗突斯认为冲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沟通因素;(2)结构因素;(3)个体行为因素。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1.什么是领导?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领导作为动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2.简述超Y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要点。

  答:超Y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情势理论,也有人称为Z理论或权变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伊杰·诺斯奇率先提出的。超Y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且人们的需要类型可能有所不同。(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3)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的素质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的影响;(4)当目标达到后,个人的胜任感得到了满足,原来已经实现的目标,又会激起职工产生新的胜任感,使职工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超Y理论要求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或因循守旧。

  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理论

  1.有哪几种领导行为理论?

  答: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1)斯多基尔和沙特尔的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2)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方格模式;(3)卡特赖特和詹德的PM型领导模式;(4)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2.指出1.1型、9.1型、1.9型、5.5型、9.9型领导的类型。

  答:在领导方格模式中,1.1型属贫乏型领导;9.1型属任务第一型领导;1.9型属俱乐部型领导;5.5型属中间型领导;9.9型属协调型领导。

  第十三章 领导权变理论

  1.有哪几种领导权变理论模式?

  答:领导权变理论包括: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菲德勒模式、通路——目标模式、领导参与模式、不成熟——成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主要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及环境。

  第十四章 领导决策

  1.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领导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2)可行性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5)时效原则;(6)团体决策原则。

  2.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与途径。

  答:领导决策的程序分为八个阶段:(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核定价值准则;(4)拟定方案;(5)方案评估;(6)方案选优;(7)试验实证;(8)普遍实施。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与群体化是领导有效决策的必由之路。

  第十五章 激励与需要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什么是激励?

  答: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2.简述激励理论的分类。

  答: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第十六章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期望理论可用什么公式来表示?

  答: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即:

  动机水平=期望值×效价

  M=E×V

  动机水平也即激励程度(M),反映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持久程度。它决定着人们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的努力。期望(E)是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也称为主观概率。效价(V)是指人们对所预期目标的重视程度或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该目标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

  2.简述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应用价值。

  答:期望理论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既要提高人们对目标意义的认识,又要设法提高他们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即主观概率。

  目标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理论,其意义还在于它告诉企业管理者,应该尽可能使组织中各级人员都能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着目标实现的进程不断予以反锁。让职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与具体的责任与职权,从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强化理论启发管理人员应遵循强化原则,正确运用奖惩的手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第十七章 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及其应用

  1.公平理论的公式可以怎样表示?

  答:公平理论一般用以下两种公式表示:

  这里所谓的“付出”和“所得”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感觉或判断。“付出”指的是一个人自己觉得劳动量多少,效率高低和质量好坏,还指自己所感觉到的能力、、资历、学历、投资等贡献的高低或多少。而“所得”则指的是一个人主观认识到的在工作劳动后所得到的回报,如工资报酬、奖金、地位、权力、待遇、奖赏、表扬甚至自己体会到的成绩感等。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生产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得的相对报酬的影响。职工在群体中进行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尤其是前者所产生的公平或不公平感往往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

  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挫折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因素:(1)客观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因素;(2)主观条件因素,包括个人目标的适合性、个人本身能力、个人对工作环境了解的程度,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第十八章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1.简述组织组成的要素即组织变量。

  答: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组织变量包括结构变量: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权力体系、复杂性、集权化、职业化、人员结构等,因果变量:规模、技术和环境等。结构变量是静态的,受因果变量的制约。两者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组织的内外部特征。

  2.简述组织理论的发展。

  答:组织的成长发展理论揭示了组织的成长发展过程。该理论指出,组织成长发展的主要动机有下列三个方面:自我实现、保住优秀人才、追求经济效益。组织发展往往经历创业阶段、聚合阶段、规范化阶段、成熟阶段。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组织理论一般可以分为传统、行为和现代三种。传统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把组织看成封闭系统的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利润,重视工作与物,而忽视人。强调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与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的作用。行为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强调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现代组织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理性模式,开始认识到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内部结构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整体战略目标。它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强调组织是个社会性组织,强调组织的生存价值、社会作用与性格特征等。按照这种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这四个数变因素。

  第十九章 工作设计

  1.什么是工作设计?

  答: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工作设计对工作绩效有直接影响。

  2.简述工作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施的原则。

  答:工作设计的理论方法包括工作专业化,工作轮换与扩大化,以及现代的工作设计方法三种。

  工作设计的实施必须遵循综合原则,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从心理学角度看,工作设计要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这三种因素。从工效学角度看,工作设计必须重视能力与知识原则、时间与功能原则、职责与权利原则、设备与地点原则。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第二十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

  1.什么是事业生涯的设计与事业生涯的开发?

  答: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职务和职位的发展道路。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这种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的过程。事业生涯的开发就是为达到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事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开发性活动。

  2.事业生涯的选择应考虑哪几方面?

  答:事业生涯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根据个人的职业行为、自我观念和所处社会背景等个性特征来选择职业,以及根据组织所提供的机会和有可行性机会的信息传递,来选择组织单位。

  第二十一章 工作压力

  1.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答: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以下因素的制约:知觉、经历、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人际关系。

  2.对待压力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答:对待压力方法很多,诸如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饮食合适,睡眠充足,以及治疗等方法。

  第二十二章 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1.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合理化标准,是组织行为合理化过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尺度。衡量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主要有:(1)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组织结构功能的优化等方面;(2)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领导行为的有效性,组织决策的有效性,激励行为的有效性,控制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3)组织气氛的和谐性:组织成员的认同程度,组织成员的协同性,组织成员参与意识的强弱,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方面。

  第二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对策

  1.组织变革的动因是什么?

  答: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组织的内部与外部。引起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是:(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是:(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答:组织变革的模式是指组织变革的要素构成、运行程序、变革的方式和方法的总体思维框架。组织变革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下述几种:(1)组织变革动因模式;(2)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3)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第二十四章 组织文化

  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答: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2.组织文化的建立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下列原则:(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5)成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第二十五章 绩效考核

  1.什么是绩效考核?

  答:绩效考核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度、方式、方法之总称。从宏观角度看,绩效考核包括对整个组织行为活动成果的测量与评价。从微观角度看,包括组织内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全体的考核。

  2.简述引起绩效考核误差的心理因素。

  答:引起绩效考核误差的心理因素是:(1)晕轮效应;(2)首见效应;(3)常知效应;(4)近因效应;(5)趋中;(6)暗示;(7)情感。



以上就是关于《《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历年真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lnzt/11211.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