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湖南自考27039 鲁迅研究真题及解析

发布日期:2024-04-17 15:08:07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欢迎加入湖南自考交流群一起学习交流!


【导语】2024年4月湖南自考27039 鲁迅研究真题及解析,接下来湖南自考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7039 鲁迅研究


名词解释


1、奴隶丛书

答案:鲁迅将萧红《生死场》与萧军《八月的乡村》、叶紫《丰收》一起编入特意为他们创设的“奴隶丛书”,还为之分别写了序,鲁迅在这些序中高度赞扬这些作品独特的意义。


2、“两个口号”

答案:两个口号”的论争:1936年春,周扬等人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作为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口号。为了弥补“国防文学”口号的“不明了”之处,鲁迅与冯雪峰、胡风一起商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3、《三闲集》

答案:鲁迅的杂文集。鲁迅在《序言》中说,在1928 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创造社的成仿吾在文章中曾错误地指责鲁迅为“有闲阶级”,说鲁迅“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他将这一时期的杂文编成集子,“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意寓反讽。


简答题


44.简述鲁迅小说中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特点

答案:(1)鲁迅笔下的这些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是悲剧形象。鲁迅不仅注意真实地描写人物的悲剧性格,而且特别注意着力挖掘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人物自身的思想根源,从而使这些悲剧具有非常深广的典型意义。

(2)鲁迅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寻路”的特点。鲁迅在表现客观社会给知识分子造成悲剧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状况和人生态度作冷静的、深刻的描写和考察,在主、客观的结合点上,在种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中,寻求知识分子正确的人生道路。


45.简述鲁迅散文诗《野草》的艺术构思特点

答案:(1)作者总能奇幻地构想出常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2)作者善于发挥神奇的想象,设想新奇的画面和细节。

(3)作者特别擅长描写种种奇特的梦。


46.简述鲁迅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这是鲁迅的文化发展观的核心。

(2)人对于自身发展的各种欲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高位文化对低位文化的影响力、作用力要远远超过后者之对于前者。


47.简述鲁迅文学批评的方法要点

答案:第一,鲁迅主张全面地看问题。他曾经指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忌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可以说,“知人论世”,全面地、整体地、多方位地看问题,是鲁迅在论及批评方法时强调较多的方面。

第二,鲁迅主张历史地看问题。他指出,“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还要“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

第三,第三,鲁迅主张辩证地看问题。文学批评对于作家和作品不能“求全责备”。对于基本成功的作品,文学批评首先应该“取其大,略其细”,即肯定其基本的主流方面,尽量发掘其优点和成就,决不能只因个别的缺点而否定了它的全部。

第四,第四,鲁迅还主张有比较地看问题。采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人们在文学批评中更好地明辨是非,更为恰当地对文学作品作出褒贬评价。


论述题


48.论述鲁迅在描写劳动人民时的独特视角

答案:(1)鲁迅在描写劳动人民不幸命运时,不仅同情他们生活的贫困,更主要的是揭露他们精神上所受的毒害,他们的愚昧、麻木、不思抗争;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而且,农民的这种愚昧、麻木、不思抗争带有极大的普遍性,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鲁迅在表现劳动人民的不觉悟时,往往以之与改造国民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2)鲁迅的小说在描写劳动农民“不幸”、“不争”的时候,常常与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批判联系在一起。


49.论述鲁迅精神和思想对当代的启迪意义

答案:(1)首先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今天,中国人民正在走着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而发扬实事求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韧性的战斗精神。①体现为敢于在无路中找寻出路,在几乎无望的环境中找寻和创造希望,在艰难险阻面前显示出不屈不挠的坚韧毅力。②体现为反对匹夫之勇,坚持智勇结合的、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今天,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对于现实中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有着积极的精神导向作用。

(3)还包括诸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严于解剖自己往往甚于解剖别人的与民族共忏悔的自我批评精神,时时想到中国、想到中国的未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内容发扬鲁迅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尊心,对于重铸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50.以《奔月》、《铸剑》为例,论述鲁迅小说《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答案:(1)《补天》作于1922年冬天,原名《不周山》,是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为素材试作的一篇小说。着重描写了女娲进行创造工作时的辛苦和喜悦,借助女娲这个形象,热情赞颂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创造毅力。

(2)《奔月》与《铸剑》均写于1926年岁末,是鲁迅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离京南下后,在厦门和广州写的。《奔月》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以传说中的一个善射的英雄夷羿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铸剑》取材于古代眉间尺为父复仇的故事。作于“三一八”惨案以后约半年多光景。

(3)《补天》《奔月》《铸剑》,主要是通过“改造”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复仇精神,赞扬了那些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等等。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鲁迅研究 2024年4月湖南自考27039 鲁迅研究真题及解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luxunyanjiu/46098.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湖南自考-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