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

发布日期:2020-10-13 11:30:52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构成运动

9.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3.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1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17.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8.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9.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2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3.事物的质变是指(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5.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26.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A、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27.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2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29.“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1.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2.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3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34.否定之否定规律(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35.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6.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3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3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4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法的规律

41.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4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43.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

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 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

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44.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45.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

46.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4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48.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49.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50.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  )

A、重点论 B、均衡论 C、一点论 D、两点论

51.“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5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5.“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56.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5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58.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59.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非因果联系

60.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社会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两大项内容,它们分别是()

A、所有制结构 B、生产力结构 C、劳动资料结构

D、劳动产品结构 E、生产关系结构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包括的两大项内容分别是()

A、劳动资料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劳动对象 E、信息系统

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4、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定义认为,生产关系包括三项内容,除去“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这项内容以外,还有()

A、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E、人们相互交换产品的形式

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是()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社会关系因素

6、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

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A、能源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仓储包装设备 E、地下各种矿藏

7、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E、它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

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9、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大对抗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下列各项属于最初的奴隶主阶级形成的途径的有()

A、由于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B、通过征服战争,用暴力掠夺其他氏族或部落的财产

C、通过放高利贷,聚敛大量不义之财

D、通过投机生意,赚取大量钱财

E、由于生产条件优越,一些农业家族成为富裕家族

10、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E、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11、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公有制产生

D、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不是高度发展 E、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13、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

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 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知识

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知识

1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人的头脑中自生的 C、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D、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E、人的一种生理机能

1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一般具有阶级性 E、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16、个体意识()

A、即使在阶级社会里也没有阶级性 B、在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层次上属于社会心理

C、是个人独特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 D、包括个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E、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17、群体意识()

A、是对同一群体的人们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B、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识等

C、是为适应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整个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

D、是为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服务的

E、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意识的汇集

18、社会思潮()

A、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

B、是由许多人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和愿望要求等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

C、表现为社会上某种思想的流行,某种理论的传播,某种心理的共鸣

D、大都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因而是正确的

E、可以为一部分甚至相当广泛范围的人所共同接受

19、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心理的有()

A、各种民间风俗和传统习惯

B、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不甘忍受外来民族欺侮压迫的***精神

C、人们的自卑情绪或自满情绪 D、人们觉得大办婚事很体面 E、共产主义道德

20、社会心理()

A、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B、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

C、直接于日常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D、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条件的一种经验的反映

E、对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以感性因素为主,还不具有自觉的理性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ggk/33220.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

日期:2020-10-13 11:30:52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构成运动

9.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3.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1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17.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8.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9.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2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3.事物的质变是指(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5.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26.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A、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27.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2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29.“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1.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2.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3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34.否定之否定规律(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35.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6.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3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3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4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法的规律

41.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4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43.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

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 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

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44.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45.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

46.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4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48.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49.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50.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  )

A、重点论 B、均衡论 C、一点论 D、两点论

51.“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5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5.“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56.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5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58.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59.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非因果联系

60.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社会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两大项内容,它们分别是()

A、所有制结构 B、生产力结构 C、劳动资料结构

D、劳动产品结构 E、生产关系结构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包括的两大项内容分别是()

A、劳动资料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劳动对象 E、信息系统

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4、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定义认为,生产关系包括三项内容,除去“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这项内容以外,还有()

A、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E、人们相互交换产品的形式

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是()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社会关系因素

6、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

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A、能源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仓储包装设备 E、地下各种矿藏

7、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E、它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

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9、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大对抗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下列各项属于最初的奴隶主阶级形成的途径的有()

A、由于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B、通过征服战争,用暴力掠夺其他氏族或部落的财产

C、通过放高利贷,聚敛大量不义之财

D、通过投机生意,赚取大量钱财

E、由于生产条件优越,一些农业家族成为富裕家族

10、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E、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11、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公有制产生

D、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不是高度发展 E、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13、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

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 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知识

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知识

1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人的头脑中自生的 C、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D、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E、人的一种生理机能

1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一般具有阶级性 E、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16、个体意识()

A、即使在阶级社会里也没有阶级性 B、在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层次上属于社会心理

C、是个人独特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 D、包括个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E、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17、群体意识()

A、是对同一群体的人们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B、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识等

C、是为适应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整个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

D、是为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服务的

E、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意识的汇集

18、社会思潮()

A、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

B、是由许多人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和愿望要求等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

C、表现为社会上某种思想的流行,某种理论的传播,某种心理的共鸣

D、大都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因而是正确的

E、可以为一部分甚至相当广泛范围的人所共同接受

19、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心理的有()

A、各种民间风俗和传统习惯

B、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不甘忍受外来民族欺侮压迫的***精神

C、人们的自卑情绪或自满情绪 D、人们觉得大办婚事很体面 E、共产主义道德

20、社会心理()

A、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B、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

C、直接于日常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D、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条件的一种经验的反映

E、对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以感性因素为主,还不具有自觉的理性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公共课 湖南省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ggk/33220.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