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发布日期:2019-07-26 16:12:56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1章 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判断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 )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 )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 )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

名词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判断

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转换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 )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

名词: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在生产一种产品上一国比另一国有更大的有效性。这是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2.交换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换引起的消费增加,是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而言的。

3.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的专业化而导致的消费增加。

4.交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5.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该原理解释互利贸易如何发生,尽管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它国有效或比它国来说有绝对劣势,但该国还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这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进口其它产品。

简答: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人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地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2.为什么说“越落后的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参加国际贸易则越会受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3.试用图形描述得自分工的利益。P31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重点问题:相互需求旟程式 提供曲线 国际价格的确定 出口的贫困增长

单选

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B)。

A对所有小麦和汽车组合都是不变的

B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减少

C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

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增多

D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

2.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D)实现经济独立均衡。

A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

B生产等量的小麦和汽车

C使用一半劳动力进行小麦生产,另一半劳动力进行汽车生产

D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3.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时,(A)。

A将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高于无贸易下所能达到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B转换曲线将外移

C在初始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已经移到了一个更好的点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

4.若一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且经历过劳动力快速增长,则该国属于(B)。

A进口倾向型增长

B出口倾向型增长

C中性增长

D快速改进贸易条件

5.一个国家发生贫穷化增长的条件是(A)。

A转换曲线扩张的收益大于贸易条件恶化的消极影响

B资本品耗尽时不进行更换,转换曲线内移

C贸易条件增长快于劳动力增长

D尽管理论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经常发生

6.商品贸易条件(B)。

A与一国的易货交换贸易条件相对

B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C指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D计算仯从一国向另一国运输商品的成本

判断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向型增长。(×)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6.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名词;相互需求方程式P36 提供曲线P38 贸易无差异曲线P40 出口的贫困增长P45

贸易条件P36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某商品的成本等于要多生产一单位的该产品而放弃的资源可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数量。

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3.提供曲线((Offer-curve):表示一国需要的进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4.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提供曲线的又一名称,表示一国需要的进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5.贸易无差异曲线(Trade indifference curve):该曲线表示使一国具有相等财富的各种贸易条件。
 

第4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一)

重点问题:要素禀赋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雷布津斯基定理 列昂剔夫反论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单选

1.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A)。

A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

B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2.属于比较优势中的“软”要素的是( C )

A土地 B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C信息 D资本

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知,(D)。

A最初生产和出口一种新产品的国家将一直生产下去,直到该产品被市场淘汰

B最初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一旦在美国建立起市场,将在美国生产

C美国在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一种最初在美国生产的产品一旦发展为成熟、标准化的产品,后期可能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

4.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的存在(A)。

A使出口国产品价格和进口国产品价格出现差异,并减少了贸易量

B经常颠倒或改变由要素禀赋模型预测的贸易模式

C意味着如果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的重量是增加的,那么生产加工活动选址将靠近原材料产地

D意味着更加可能发生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

5.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6.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7.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C)。

A转换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惟一的相关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生产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多选

1.被作为新要素纳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BC )

A智力投资和培训 B科技进步 C信息 D资本

判断

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5.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7.即使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相同。(×)

8.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名词: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同要素丰裕度。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

2.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某商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较低时是劳动密集的,而当资本价格较低时是资本密集的,如果该商品存在的话,赫一俄贸易理论就将失效。

3.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

4.埃奇沃思盒形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等量的两种产品和给定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图形。

5.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体现于员工身上的教育、工作训练和健康状况等,这会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6.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主要解释收入变化: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则资本的实际回报会增加,而劳动的实际收入会减少。

7.技术差距论(Product cycle theorem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8.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首先由发达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

9.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指出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某要素赋予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出。

简答

1“试述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P55

2.举例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59

3.作图分析雷布津斯基定理。P60

4.为什么说自然禀赋可以作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却并非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P63

5.举例说明要素密集度逆转。P66

6.为什么说人力资本说否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P69

7.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很大程度遵循了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P73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H-O模型对一国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指导意义。

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关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阐述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P71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经济类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jjl/21646.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日期:2019-07-26 16:12:56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第1章 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判断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 )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 )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 )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

名词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判断

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转换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 )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

名词: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在生产一种产品上一国比另一国有更大的有效性。这是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2.交换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换引起的消费增加,是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而言的。

3.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的专业化而导致的消费增加。

4.交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5.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该原理解释互利贸易如何发生,尽管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它国有效或比它国来说有绝对劣势,但该国还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这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进口其它产品。

简答: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人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地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2.为什么说“越落后的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参加国际贸易则越会受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3.试用图形描述得自分工的利益。P31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重点问题:相互需求旟程式 提供曲线 国际价格的确定 出口的贫困增长

单选

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B)。

A对所有小麦和汽车组合都是不变的

B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减少

C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

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增多

D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

2.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D)实现经济独立均衡。

A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

B生产等量的小麦和汽车

C使用一半劳动力进行小麦生产,另一半劳动力进行汽车生产

D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3.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时,(A)。

A将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高于无贸易下所能达到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B转换曲线将外移

C在初始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已经移到了一个更好的点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

4.若一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且经历过劳动力快速增长,则该国属于(B)。

A进口倾向型增长

B出口倾向型增长

C中性增长

D快速改进贸易条件

5.一个国家发生贫穷化增长的条件是(A)。

A转换曲线扩张的收益大于贸易条件恶化的消极影响

B资本品耗尽时不进行更换,转换曲线内移

C贸易条件增长快于劳动力增长

D尽管理论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经常发生

6.商品贸易条件(B)。

A与一国的易货交换贸易条件相对

B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C指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D计算仯从一国向另一国运输商品的成本

判断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向型增长。(×)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6.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名词;相互需求方程式P36 提供曲线P38 贸易无差异曲线P40 出口的贫困增长P45

贸易条件P36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某商品的成本等于要多生产一单位的该产品而放弃的资源可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数量。

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3.提供曲线((Offer-curve):表示一国需要的进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4.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提供曲线的又一名称,表示一国需要的进口商品中有多少愿意提供于出口;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程度。

5.贸易无差异曲线(Trade indifference curve):该曲线表示使一国具有相等财富的各种贸易条件。
 

第4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一)

重点问题:要素禀赋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雷布津斯基定理 列昂剔夫反论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单选

1.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A)。

A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

B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2.属于比较优势中的“软”要素的是( C )

A土地 B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C信息 D资本

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知,(D)。

A最初生产和出口一种新产品的国家将一直生产下去,直到该产品被市场淘汰

B最初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一旦在美国建立起市场,将在美国生产

C美国在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一种最初在美国生产的产品一旦发展为成熟、标准化的产品,后期可能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

4.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的存在(A)。

A使出口国产品价格和进口国产品价格出现差异,并减少了贸易量

B经常颠倒或改变由要素禀赋模型预测的贸易模式

C意味着如果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的重量是增加的,那么生产加工活动选址将靠近原材料产地

D意味着更加可能发生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

5.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6.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7.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C)。

A转换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惟一的相关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生产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多选

1.被作为新要素纳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BC )

A智力投资和培训 B科技进步 C信息 D资本

判断

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5.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7.即使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相同。(×)

8.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名词: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同要素丰裕度。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

2.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某商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较低时是劳动密集的,而当资本价格较低时是资本密集的,如果该商品存在的话,赫一俄贸易理论就将失效。

3.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

4.埃奇沃思盒形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等量的两种产品和给定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图形。

5.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体现于员工身上的教育、工作训练和健康状况等,这会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6.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主要解释收入变化: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则资本的实际回报会增加,而劳动的实际收入会减少。

7.技术差距论(Product cycle theorem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8.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首先由发达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

9.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指出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某要素赋予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出。

简答

1“试述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P55

2.举例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59

3.作图分析雷布津斯基定理。P60

4.为什么说自然禀赋可以作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却并非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P63

5.举例说明要素密集度逆转。P66

6.为什么说人力资本说否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P69

7.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很大程度遵循了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P73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H-O模型对一国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指导意义。

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关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阐述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P71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经济类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jjl/21646.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