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

发布日期:2019-07-30 14:31:06 编辑整理:湖南自考网 【字体: 】   【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五章 农业推广沟通

一、名词解释

1.沟通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 就是指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彼此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各种信息的社会行为。

3.农业推广沟通 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4.个人沟通 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如书信、电话等进行的沟通,如农家访问、电话咨询等。

5.大众沟通 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的沟通,如科技广告、科普杂志等。

6.沟通主体 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7.沟通渠道 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

8.沟通媒介 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9.农业信息准备 是指推广人员从多种途径获得农业信息,有了传播的意向,为信息的传递所做的准备工作。

10.农业信息编码 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进行表达,以便于传递和接受。

11.沟通环境 是指沟通现象赖以发生效果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背景。

12.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

二、填空

1.直接人际沟通 间接人际沟通 2.传播者 接受者 信息 媒介 3.正式 非正式 4.语言 非语言 5.交流信息 6.传送者 接受者7.推广内容 推广方法 8.沟通主体 沟通客体 沟通渠道 沟通媒介 9.单向 双向 10.单串型 饶舌型 扩散型 11.声像宣传 语言传播

三、简答

1.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②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⑤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2. 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一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

3. 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平等的关系。因为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能进行沟通。但是农业推广沟通是农业推广人员为推广科学技术这个最终目的来与农民沟通的,所以推广人员常常以沟通的传送者的面貌出现,而农民则以沟通的接收者的面貌出现,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在沟通中,是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例如,农业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

双方肯定是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作用和性质不同。

4.①沟通环境因素 ②沟通目的因素 ③沟通反馈因素 ④社会知觉因素⑤自我认识因素 ⑥风俗习惯因素 ⑦组织行为因素

5.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简单、明了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运用比较和对比

加强信息反馈

改善沟通环境

重视沟通网络

6.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四、论述

1.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㈠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㈡要做农民德尔知心朋友

㈢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㈣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㈤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㈥了解、利用风俗,为农民推广服务

㈦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教学法 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2.示范教学法 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鼓励教学法 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5.职前培训 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

6.在职培训 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

7.绿色证书 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二、填空

1.成年农民 2.普及性 实用性 实践性 时效性 3.农业生产 生活中

4.组织现场培训 田间指导 个别接触 5.技校培训 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服务咨询 现场会 6.每月讲习班 两周培训班 生产推荐项目培训

三、简答

1.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②直观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因人施教原则

2.①场所、设备、经费的准备。 ②教师的联系和安排。

③示范场所和实习场所的准备。 ④课程或培训内容的安排和通知的发出。

⑤教育培训过程的各项组织工作。

3.教育和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哪些经验教训?

培训内容是否合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参加者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和要求?

时间的长短、培训的场所是否合乎要求?

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4.①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②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③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④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5.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提出改进当地农业教育项目的能力

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保存记录和学报告的能力

6.学习目的明确

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7.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

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8.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掌握农业发展形式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

1. 一般说来,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通过在职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每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渴望的。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织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2.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

4.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

5.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是指完成和胜任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填空

1.三农 2.政府 3.教育 科研 推广 4.指挥中心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反馈机构 5.农业科技知识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科技成果转化

6.指导 7.技术员 推广研究员 8.培养 考核 晋升

三、简答

1.①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②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③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④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⑤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2.①目标性原则 ②层次性原则 ③协调性原则 ④整体性原则

⑤能动性原则 ⑥封闭性原则

3.①推广者的人事管理 ②对基层推广者的技术支持 ③推广者的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 ④管理职能 ⑤对基层推广者的监督 ⑥对基层推广者的评价

4. 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精神;二要有广博得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三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5.①学科基础知识 ②管理才能 ③经营才能 ④文字表达才能 ⑤口头表达才能 ⑥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

6.①经济的方法 ②行政的方法 ③思想教育的方法

④精神激励法 ⑤法律的方法 ⑥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

四、论述

1.㈠确定推广目标 推广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需要,为各级推广对象确定清楚、明确、具有说服力的推广工作目标。

㈡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推广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推广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在安排推广任务时,在使用推广方法上,在推广人员、推广设备、推广财政支援方面,都突出地保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㈢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 要求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经常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发现并利用机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建立、培养和发展同各界的联系,以利于发挥推广组织所特有的权变性。

㈣信息交换 生产有时会影响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很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等问题。因此,建立有利于信息交换的系统是推广组织极为重要的职能。

㈤控制 推广组织需要经常检查与目标工作程序有关的实际成就,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

㈥激励 推广组织必须具备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工作的动力。推广组织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环境。

㈦评估 组织对推广机构的组成,对成员工作成绩的大小,对推广措施的实施,对计划制定的完成程序都需要进行考核。

2.㈠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形势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对农民展开广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要从产中技术扩展为农业、农村、农民需求的全过程,服务范围要小到农户、村、乡,大到县、市、省或全国。

㈡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逐步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人才和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种必然的战略性选择,农业推广组织也毫不例外。

㈢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

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能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将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向农民示范,可大大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的企业化是世界行的潮流,只有企业化才能提高规模效益和管理水平。

㈣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

在我国,由于农民组织和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国家兴办推广体系尤为必要。农业推广的公益性决定了国家兴办推广体系的必要性,而且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

3.(一)政治素质:(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二)业务素质:(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的农村社会学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强调(1)经营管理能力;(2)信息知识;(3)知识更新能力。
 

第八章 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外部环境是指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无法控制的。

2.农业推广的政策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

3. 地区发展补贴:是向农业生产条件明显不利的地区发放的补贴。

二、填空

1.法律因素 政策因素 社会因素 2.《史密斯—利弗法》

3.教学 科研 推广 4.《农业推广规程》

5.《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

三、简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农业法》共9章66条,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3.①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

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

③粮食援助补贴 ④单亲家庭农场补贴

⑤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 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

⑦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 ⑧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

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 ⑩地区发展补贴

四、论述

1.答:

㈠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㈡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

㈢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㈣实施科教兴农

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㈧实现计划生育国策

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的其它社会、经济环境有哪些?

答:

(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体制结构;(2)社会文化环境;(3)农业生态环境;(4)推广工作的行政和组织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农学类 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nxl/22523.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更新时间:]浏览热度(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湖南自考-便捷服务

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

日期:2019-07-30 14:31:06  整理:湖南自考网  浏览(

第五章 农业推广沟通

一、名词解释

1.沟通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 就是指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彼此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各种信息的社会行为。

3.农业推广沟通 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4.个人沟通 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如书信、电话等进行的沟通,如农家访问、电话咨询等。

5.大众沟通 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的沟通,如科技广告、科普杂志等。

6.沟通主体 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7.沟通渠道 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

8.沟通媒介 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9.农业信息准备 是指推广人员从多种途径获得农业信息,有了传播的意向,为信息的传递所做的准备工作。

10.农业信息编码 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进行表达,以便于传递和接受。

11.沟通环境 是指沟通现象赖以发生效果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背景。

12.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

二、填空

1.直接人际沟通 间接人际沟通 2.传播者 接受者 信息 媒介 3.正式 非正式 4.语言 非语言 5.交流信息 6.传送者 接受者7.推广内容 推广方法 8.沟通主体 沟通客体 沟通渠道 沟通媒介 9.单向 双向 10.单串型 饶舌型 扩散型 11.声像宣传 语言传播

三、简答

1.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②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⑤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2. 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一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

3. 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平等的关系。因为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能进行沟通。但是农业推广沟通是农业推广人员为推广科学技术这个最终目的来与农民沟通的,所以推广人员常常以沟通的传送者的面貌出现,而农民则以沟通的接收者的面貌出现,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在沟通中,是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例如,农业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

双方肯定是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作用和性质不同。

4.①沟通环境因素 ②沟通目的因素 ③沟通反馈因素 ④社会知觉因素⑤自我认识因素 ⑥风俗习惯因素 ⑦组织行为因素

5.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简单、明了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运用比较和对比

加强信息反馈

改善沟通环境

重视沟通网络

6.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四、论述

1.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㈠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㈡要做农民德尔知心朋友

㈢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㈣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㈤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㈥了解、利用风俗,为农民推广服务

㈦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教学法 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2.示范教学法 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鼓励教学法 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5.职前培训 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

6.在职培训 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

7.绿色证书 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二、填空

1.成年农民 2.普及性 实用性 实践性 时效性 3.农业生产 生活中

4.组织现场培训 田间指导 个别接触 5.技校培训 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服务咨询 现场会 6.每月讲习班 两周培训班 生产推荐项目培训

三、简答

1.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②直观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因人施教原则

2.①场所、设备、经费的准备。 ②教师的联系和安排。

③示范场所和实习场所的准备。 ④课程或培训内容的安排和通知的发出。

⑤教育培训过程的各项组织工作。

3.教育和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哪些经验教训?

培训内容是否合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参加者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和要求?

时间的长短、培训的场所是否合乎要求?

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4.①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②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③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④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5.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提出改进当地农业教育项目的能力

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保存记录和学报告的能力

6.学习目的明确

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7.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

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8.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掌握农业发展形式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

1. 一般说来,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通过在职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每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渴望的。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织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2.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

4.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

5.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是指完成和胜任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填空

1.三农 2.政府 3.教育 科研 推广 4.指挥中心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反馈机构 5.农业科技知识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科技成果转化

6.指导 7.技术员 推广研究员 8.培养 考核 晋升

三、简答

1.①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②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③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④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⑤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2.①目标性原则 ②层次性原则 ③协调性原则 ④整体性原则

⑤能动性原则 ⑥封闭性原则

3.①推广者的人事管理 ②对基层推广者的技术支持 ③推广者的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 ④管理职能 ⑤对基层推广者的监督 ⑥对基层推广者的评价

4. 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精神;二要有广博得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三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5.①学科基础知识 ②管理才能 ③经营才能 ④文字表达才能 ⑤口头表达才能 ⑥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

6.①经济的方法 ②行政的方法 ③思想教育的方法

④精神激励法 ⑤法律的方法 ⑥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

四、论述

1.㈠确定推广目标 推广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需要,为各级推广对象确定清楚、明确、具有说服力的推广工作目标。

㈡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推广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推广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在安排推广任务时,在使用推广方法上,在推广人员、推广设备、推广财政支援方面,都突出地保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㈢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 要求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经常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发现并利用机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建立、培养和发展同各界的联系,以利于发挥推广组织所特有的权变性。

㈣信息交换 生产有时会影响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很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等问题。因此,建立有利于信息交换的系统是推广组织极为重要的职能。

㈤控制 推广组织需要经常检查与目标工作程序有关的实际成就,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

㈥激励 推广组织必须具备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工作的动力。推广组织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环境。

㈦评估 组织对推广机构的组成,对成员工作成绩的大小,对推广措施的实施,对计划制定的完成程序都需要进行考核。

2.㈠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形势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对农民展开广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要从产中技术扩展为农业、农村、农民需求的全过程,服务范围要小到农户、村、乡,大到县、市、省或全国。

㈡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逐步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人才和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种必然的战略性选择,农业推广组织也毫不例外。

㈢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

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能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将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向农民示范,可大大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的企业化是世界行的潮流,只有企业化才能提高规模效益和管理水平。

㈣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

在我国,由于农民组织和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国家兴办推广体系尤为必要。农业推广的公益性决定了国家兴办推广体系的必要性,而且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

3.(一)政治素质:(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二)业务素质:(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的农村社会学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强调(1)经营管理能力;(2)信息知识;(3)知识更新能力。
 

第八章 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外部环境是指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无法控制的。

2.农业推广的政策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

3. 地区发展补贴:是向农业生产条件明显不利的地区发放的补贴。

二、填空

1.法律因素 政策因素 社会因素 2.《史密斯—利弗法》

3.教学 科研 推广 4.《农业推广规程》

5.《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

三、简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农业法》共9章66条,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3.①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

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

③粮食援助补贴 ④单亲家庭农场补贴

⑤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 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

⑦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 ⑧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

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 ⑩地区发展补贴

四、论述

1.答:

㈠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㈡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

㈢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㈣实施科教兴农

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㈧实现计划生育国策

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的其它社会、经济环境有哪些?

答:

(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体制结构;(2)社会文化环境;(3)农业生态环境;(4)推广工作的行政和组织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 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 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 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招生老师微信》进行咨询解答和报名服务哦~

本文标签:湖南自考 湖南自考农学类 2019年自考《农业推广项目评价》章节习题汇总(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nzk.hn.cn

本文地址:http://www.hnzk.hn.cn/stnxl/22523.html

微信扫码加群

湖南自考网考生交流群

政策公告、考试提醒、自考解答、资料分享、备考指导、学习交流

在线咨询 关注公众号

《湖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